> 能源知识 > “高韵入寥空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高韵入寥空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高韵入寥空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高韵入寥空”出自唐代李体仁的《飞鸿响远音》。

“高韵入寥空”全诗

《飞鸿响远音》

唐代 李体仁

漠漠微霜夕,翩翩出渚鸿。

清声流迥野,高韵入寥空。

旧质经寒塞,残音响远风。

萦雪犹类网,避月尚疑弓。

弱羽虽能振,丹霄竟未通。

欲知多怨思,听取暮烟中。

《飞鸿响远音》李体仁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飞鸿响远音》的中文译文如下:

漠漠微霜夕,

微薄的霜已将夜色染白,

翩翩出渚鸿。

一只只鸿鸟从水面上飞翔。

清声流迥野,

鸟儿清脆的鸣叫声在广阔的原野上回荡,

高韵入寥空。

悠扬的音韵渗入辽阔的空旷之中。

旧质经寒塞,

曾经经历寒冷荒凉的考验,

残音响远风。

留下的声音在风中传播。

萦雪犹类网,

飞雪如同蔓延的网状结构,

避月尚疑弓。

躲避着明亮的月光,宛如拉着弓一般。

弱羽虽能振,

虽然羽翼软弱却能努力振动前行,

丹霄竟未通。

却未能穿越红霞的天际。

欲知多怨思,

如果想要了解多少愁思,

听取暮烟中。

请倾听夕阳下弥漫的烟雾。

《飞鸿响远音》流露出作者李体仁对自然的独特感悟。诗中以唐代常见的鸿鸟为意象,描绘了漠漠微霜夕的景象,以及鸿鸟高韵的声音在广袤的原野上回荡。诗人通过对鸿鸟的描绘,表达了自然界的壮美与深邃之处,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悲苦与辛酸。

诗中的“旧质经寒塞,残音响远风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不满,暗喻了一种有限的人生生命。而“丹霄竟未通”则传递出一种渴望飞越凡尘的追求。整首诗意味深长,给人以禅意与思考。

麦克风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