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能源知识 > “过了一日无一日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过了一日无一日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过了一日无一日”的出处是哪里

过了一日无一日”出自元代马钰的《渔家傲》。

“过了一日无一日”全诗

《渔家傲》

元代 马钰

七十光阴能几日。

大都二万五千日。

过了一日无一日。

无一日。

看看身似西山日。

不做修行虚度日。

悟来岂肯经终日。

斡运洞天真月日。

真月日。

蟾宫里面擎红日。

《渔家傲》马钰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渔家傲·七十光阴能几日》是元代马钰创作的一首诗词。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
七十光阴能几日,

大都二万五千日。

过了一日无一日,

无一日。

看看身似西山日,

不做修行虚度日。

悟来岂肯经终日,

斡运洞天真月日,

真月日。

蟾宫里面擎红日。

译文:

七十个年岁能有多少日子,

大约二万五千个日子。

过了一天又没有一天,

没有一天。

看看自己像西山的太阳,

不去修行虚度光阴。

若是觉悟,岂肯度过平凡的日子,

周而复始,洞天的真实与明亮,

真实而明亮。

蟾宫里举起红色的太阳。

诗意和赏析:

这首诗词以渔家为题材,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和对生命的珍惜。诗中以“七十光阴”来代表一个人的一生,提醒人们时间的宝贵和有限。作者通过“大都二万五千日”的描述,强调了时间的短暂和珍贵。

诗中的“过了一日无一日,无一日”表达了时间的飞逝和人们常常对时间的忽视。作者以“身似西山日”形容自己,意味着自己的生命也像西山的太阳一样渐渐西沉。作者呼吁人们不要虚度光阴,要珍惜时间并进行修行,以使自己的生命有更深层次的意义。

随后的“悟来岂肯经终日,斡运洞天真月日,真月日”表达了对生活的觉醒和对真实意义的追求。作者希望人们不要只是度日如年地过日子,而是要有意识地去体验、理解和感悟生活的真谛。洞天和真月象征着真实和清明的境界,作者希望人们能够拥有真实的生活和明亮的心灵。

最后一句“蟾宫里面擎红日”给人以神秘和幻想的感觉,也让人联想到仙境和传说中的故事。红色的太阳象征着希望和美好,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于永恒和不朽的向往。

总体而言,这首诗词通过对时间流逝和生命价值的思考,以及对真实与明亮境界的追求,表达了人们应该珍惜时间、追求真实和意义的主题。通过渔家的形象和象征性的描写,诗人唤起读者对于时间和生命的思考,引导人们过有意义的生活。